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及创作)
<h2>"创造社"成员?h2>
中国现代文学团体。 1921年6月留学日本回来的郭沫若、仿古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开始在上海成立。 前期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必须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以及郭沫若的译本《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是该公司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的生力军,尤其在文学青年中引起强烈共鸣。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大部分主要成员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 此后,展现出“转向”态势,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思想过激的年轻一代加入进来,发展成为后期创造社。 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28年初,郭沫若的《英雄树》、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冯乃超的《艺术与社会生活》、李初梨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等文章,要求文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由此引起关于“革命文学”的争论。 1929年2月,创造社为国民党政府关闭。
1926年创造社同人从广州左摄:王独清、郭沫若、郁达夫、仿古吾
创造社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洪水》月刊; 后期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 除文学外,后期创造社的刊物更加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 创造社成立后,编辑和出版创造社丛书。 出版的主要是该公司成员的诗、小说、戏剧、散文、理论和翻译,近十年出版了60多种。
<h2>名词解释或简答:创造社h2>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 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显然有艺术的艺术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强烈反对文艺的社会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去除一切功利,实现自身的完美。 同时,他们强烈反对社会的黑暗。 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式是浪漫主义,表现个人感情,表现自己的个性。 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均具有浓厚的主观抒情诗,以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名词解释必须4项――年代,作家、作品、特征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哦。